本報記者 李正
9月29日,高科技產業研究機構集邦咨詢發文稱,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保持高速增長勢態,未來三年年均增長率超過50%。
東高科技高級投資顧問吳太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公開資料整理,預計2030年全球各國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標普遍超過25%,甚至有些國家將達到80%-100%。如果各國未來可再生能源目標達成,將會大量增加對可再生能源并網的要求,并間接驅動儲能市場發展。
吳太偉介紹稱,當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大約為12.85%,距離25%差距較大,儲能市場增量空間巨大。而我國作為起步較早、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全球儲能電池生產市場,出貨量將得到大幅提升。所以與上述內容類似的數據預測,都是對未來核心賽道持續看好的表現。
黑崎資本創始合伙人陳興文則表示,目前國內儲能電池頭部企業如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等,已經占據了全中國76%的市場份額,頭部效應十分明顯。在全球能源危機以及環境污染問題加劇背景下,能源革命成了當下全世界最核心的共同訴求之一,各國對新能源發電及其延伸產業儲能電池需求較為迫切。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由于風、光、水力發電等發電項目運轉與用電峰谷存在時間差,導致用電低谷期的電力浪費以及用電高峰期的供電不足問題時有發生,而儲能電池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抓手,產業發展情況在近幾年已引起高度重視。
目前,我國已出臺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后續各地仍有望出臺相應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將促進儲能行業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隨著各項政策的逐步落地和推進,儲能電池出貨量的增速有目共睹。集邦咨詢方面指出,2021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達到48GWh,同比增長167%,預計2022年裝機量超過90GWh,同比增長88%,2025年將超過324GWh。
值得關注的是,受益于近兩年我國儲能電池產業的高速發展,產業鏈上相關企業業績也迎來了不小的提升。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A股市場儲能概念板塊182家上市公司當中,有106家實現2022年中期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新能源企業中天科技(同比增長645.08%)、鋰電產品生產商贛鋒鋰業(同比增長412.02%)等增幅較為靠前。
陳興文認為,隨著儲能電池材料的迭代速度日益提升,轉型換代步伐加快,儲能電池上游將持續開發更高效、更清潔、更安全的液流電池,其中全釩液流電池與鐵鉻液流電池是兩大技術攻堅主題路線。
陳興文介紹,根據最近發布的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鈉硫電池、三元鋰離子電池被中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排除。A股板塊中的鉻釩等稀貴金屬電解液將有長期的、持續穩定的增長。
對于未來儲能概念板塊的投資價值,陳興文表示,由于儲能電池用途廣泛,不僅能用于新能源車,電力系統環節,用電、發電、輸配電以及新基建所使用的底層可持續再生能源的部署,均需要大量的新能源儲能電池,可謂前景一片光明。在未來,隨著科技的迭代與進步,規模的迅猛成長下,性價比會不斷提升。釩電池的需求量將不斷上升,擁有相關研發技術以及部署開發項目的投資標的值得重點關注。
(編輯 白寶玉)